平安模式
村官工程:产业扶贫 贫有所助
“村官工程”以产业扶贫为核心,探索打造了扶贫保、水电扶贫、核心农业企业贷款、扶贫债等多种中国平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智慧村官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科技力量,助力精准扶贫,从贫困户身份识别、贫困人口信用体系、标的智能定损,到牲畜信息管理、互联网协销农产品,“智慧村官”全面深度促进增产提效,确保扶贫可持续。
1、“平安扶贫保”模式
国内首个全产业链保险深度介入的“造血式”扶贫模式
-
模式介绍
-
成果
从2017年9月在贵州台江县首次成功实施落地以来:
“平安扶贫保”已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覆盖范围 10个省份
各项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贷款 1.862亿元
各项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 逾10000名
为贫困户人均增加年收入
雇工就业型帮扶对象人均增收额 14280元/年
入股分红型帮扶对象人均增收额 2460元/年
农业/其他补贴型帮扶对象人均增收额 1000元/年
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
案例: 乌兰察布阴山优麦
2018年3月,中国平安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签订精准扶贫协议。经过政府推荐和平安产险的综合评估,阴山优麦公司被确定为帮扶贫困户的挂联企业。“平安扶贫保”首期发放3000万扶贫贷款,通过阴山优麦为察右中旗当地贫困户提供包括合作种植、免费提供优质种子、保护性回购等一揽子服务。除了资金帮扶,中国平安还将为阴山优麦的生产运营提供遥感、无人机、人像识别等科技支持,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扶贫贷款和保险精准到户。
-
截至2018年12月底
挂钩建档立卡贫困户
1087户户均增收
3700元订单种植面积
2万亩撬动扶贫贷款
3000万挂钩贫困户预计增收
408万元累计销售额
近1000万元 扫描二维码助力阴山优麦
2、“水电扶贫”模式
走出一条资源开发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农村水电是贫困山区的重要能源和民生工程,全国832个贫困县中700个县拥有农村水能资源。但由于缺乏传统抵押物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制约了农村水电企业的发展壮大。
中国平安统筹企业、村集体及村民等各方利益,以“扶贫贷款+开发性融资”两种投入模式,走出一条资源开发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探索出“市场化运作、贫困户持续受益”的水电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稳定脱贫
3、“核心农业企业贷款”模式
带动整个地区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
中国平安以低息、免息贷款支持核心农业企业的扶贫项目,引入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将企业的种植、养殖生产工作与贫困户紧密联系起来,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同时带动贫困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实现“造血式”扶贫。
案例:
-
● 中国平安提供300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正大集团在广西省来宾市武宣县的养猪场项目,通过雇佣贫困农民在养殖场务工直接助力农民增收,未来农民习得养猪技术后,可通过土地分红、合作社代建养猪场等模式与正大集团展开养殖合作。
生猪养殖场外景
-
● 中国平安合计发放1亿元扶贫贷款,联合南华糖业开展种植产业扶贫,通过对蔗农实现甘蔗肥料补贴、甘蔗收购等措施,鼓励贫困农民多种甘蔗,增产增收,直接助力300户以上贫困户,改善当地2000亩以上贫瘠土壤。
广西扶贫示范村蔗农得到肥料补贴
4、扶贫债帮扶模式
扶贫政府债
中国平安积极参与投资地方政府扶贫债券,将扶贫资金用于:
异地扶贫搬迁、道路桥梁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园厂房建设、光伏项目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精准扶持贫困地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实现产业发展。
截至2018年12月底,已投资广西、贵州、云南三个地区的政府扶贫债券23.19亿元。

案例:20亿元政府债惠及八桂大地
2018年7月份,平安银行支持广西地方政府债投资扶贫20亿元,扶贫资金拨付至广西各地市,支持异地扶贫搬迁、饮用水安全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88个扶贫项目,直接惠及12个市49个贫困县。
左图:扶贫战略协议签约仪式
扶贫企业债
中国平安积极开展市场研究,在水电扶贫“211”模式基础上,推出水电企业扶贫债券,为水电企业提供从注册到发行的全流程服务,支持企业在贫困地区的项目建设和运营,提升了贫困地区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推动资本、资源与产业的有效对接,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案例:国内首单央企扶贫债助力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建设
12月3日,平安银行承销长江三峡集团30亿元扶贫融资券,支持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巧家县和四川宁南县境内的白鹤滩水电站项目建设。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电站的开发建设将大幅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为地方群众夯实致富基础。
本期债券是全国首单央企集团发行的专项扶贫债,是截至目前单笔金额最大的非金融企业扶贫债。至此,平安银行完成了水电扶贫“贷款+债券”的创新组合,实现了“产业扶贫贷款+扶贫政府债券+扶贫企业债券”全覆盖。
惠及库区群众 :82万人
包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万余
村医工程:健康扶贫 病有所医
“村医工程”以健康扶贫为核心,在全国开展“4+1”智慧医疗综合行动,全面启动 “村卫升级”、“村医培训”、“辅助诊疗”、“健康体检”四大医疗服务升级行动,启动为村民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专项行动,面向村卫、村医、村民三个层面,实施立体化的健康扶贫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医疗环境。
智慧村医
“智慧村医”健康扶贫项目依托中国平安医疗与信息科技资源,打通城乡医疗,通过检测一体机、刷身份证一秒建立健康档案、好医生村医版APP、云端数据平台等创新科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硬件、软件、人员三方面进行智慧升级,实现“智慧村卫”、“智慧村医”和“智慧健康”。
1、面向村卫:打通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贫困村村卫医疗条件落后的问题,中国平安向村卫捐赠检测一体机,实施定点帮扶,并指导村医安装使用好医生村医版APP检测一体机,可进行血压、心电、尿常规、血糖等多种常规健康数据监测,切实改善贫困村卫的硬件设施,实现村卫在线化、信息化,打通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智慧村卫”。 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升级乡村卫生诊所400所。

案例:智慧医疗科技援助村卫升级
2018年5月,中国平安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一行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坡教村、平略村这两个“三村工程”的样板村,在已升级的智慧村卫生室里,崭新的检测一体机、智能药柜等标准化医疗设备陈列其中。村民们可在村卫内一站式完成多种常规检测,村医可利用好医生村医版APP的AI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大大提升初诊准确率,上级医院则可通过线上挂号系统及集成数据,大幅提高转诊效率,真正实现医联体联通。
左图:检测一体机
2、面向村医:培养“平安好医生”
针对村医知识水平不足、培训渠道少、组织困难等问题,平安专门研发好医生村医版APP,聚合全国名医与村医结对帮扶、智能问诊,辅助村医日常诊疗,名医导师在线协助解决疑难问题,为广大村医和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医疗资源和科技赋能。

案例:智慧医疗科技援助村卫升级
2018年5月,中国平安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孙建一一行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坡教村、平略村这两个“三村工程”的样板村,在已升级的智慧村卫生室里,崭新的检测一体机、智能药柜等标准化医疗设备陈列其中。村民们可在村卫内一站式完成多种常规检测,村医可利用好医生村医版APP的AI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大大提升初诊准确率,上级医院则可通过线上挂号系统及集成数据,大幅提高转诊效率,真正实现医联体联通。
右图:韦医生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中国平安联合各地政府及中国志愿医师协会,为乡村医师组织集中培训,邀请具有长期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经验的医生,为村医讲解基础体检检测报告,解读当地常见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等基础课程。
截至2018年12月底,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培训的村医5702名。

案例:帮助广西三地600名村医提升专业技能
2018年8月底,中国平安为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贺州平桂区、百色田东县三地的600名村医提供了专业培训。此次培训包括村医专属APP使用、健康检测报告解读、健康检测一体机使用等内容,帮助村医熟练使用各类先进技术设备,为村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右图:广西平桂村医培训

3、面向村民:大数据助力义诊
针对贫困村居民健康防范意识不足的问题,中国平安专门购置移动检测车并组织名医专家,在贫困一线开展村民体检义诊活动,创新云端数据平台实时上传体检报告,实现线上线下现场同步解读,第一时间为村民和卫生部门提供健康风险警示,帮助村民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同时,针对村民缺乏健康信息管理问题,中国平安为每名村民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并同步在好医生村医版APP平台,方便村医提升后续诊疗效率。
截至2018年12月底,“健康体检”项目:
平安健康移动检测车服务范围:80个村 数万公里开展公益体检活动:109场
累计完成健康检查:12831人次累计完成义诊:6440人次

案例:“移动健康检测车”送福到家
2018年6月,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来到江西瑞金,举办了大型义诊活动。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的“移动健康检测车”搭载全数字化医疗设备和名医专家,助力为期3天的义诊,把医疗健康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 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扫描二维码VR参观移动检测车
村教工程:教育扶贫 学有所教
“村教工程”以教育扶贫为核心,在全国开展“4+1”智慧小学综合建设行动,全面启动“村小升级”、“校长培训”、“教师培训”、“支教行动”,面向村小、村教、学生三个层面,实施立体化的教育扶贫工程。
智慧村教
依托于先进的AI、大数据科技优势,在搭建同频互动直播设备的基础上,中国平安开发的“三村晖”线上智慧教学平台,一端统筹优质社会师资资源,共享全国名师教案,提供教师线上培训,接入教育公益渠道,另一端向乡村校园注入文化动能,试点打造“双师课堂”和“三点半素质课堂”,同步名校名师名人优质教学内容,以科技力量为教育赋能、互联革新,让优质教育资源一触即达,全面提升偏远地区教育水平
4、大教育公益行动
● 村小升级 :搭建远程支教平台、改善村小硬件条件
● 校长培训:校长培训班、线上管理技能提升
● 教师培训:线上培训、线下实习轮训
● 支教行动:长期支教、短期支教
一个平台:智慧教学平台——三村晖APP
● 提供名校名师课程
● 打造公益志愿平台
(1)直播课堂:“中心小学-乡村小学”双师直播课堂、名人情境直播课堂
(2)精品课堂:“三点半”教育录播课堂,推送系列优质线上课程
(3)共享教案:鼓励全国名校名师、村小教师共享上传教案
(4)学校地图:个性化主页,全方位展现学习风采
(5)教师培训:以直播、录播课程提供线上教师培训,建设教师线上交流分享平台
(6)公益平台:线上教育公益平台,提供多层次公益参与渠道
两课堂
● 平安双师课堂
以县域为单位,通过中国平安升级的远程教育硬件,县中心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可以将课堂同步直播输出给周边村小,以期推进县域内城乡教学一体化,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

案例:双师课堂示范课,探索城乡教育互联
2018年9月,中国平安在广东河源紫金县龙窝镇洋头小学组织了一场双师课堂直播示范课。课上,洋头小学通过中国平安援助的“村教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与紫金县第二小学实现了同频互动。在县二小优质教师的直播辅助下,洋头小学教师轻松地提高了课堂质量,村小的学生也在与县城学生远程“做同学”的体验中,享受到更开放和活跃的课堂氛围。此堂示范课面向全国的平安智慧小学直播,为平安双师课堂模式的落地提供了有效的样板。

扫描二维码体验城乡互动
● 素质教育课堂
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可以在放学后,在 “三村晖”APP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素质课,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互动学习。由此,提升了乡村地区素质教育水平。

案例:儿童节嘉峪关“丝绸之路”主题直播课
2018年儿童节,平安情景支教课系列首开历史文化课,《百家讲坛》人气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与乡村孩子诵读经典诗词,感受一带一路风貌,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一百多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了解了千年丝路。 现场,于老师通过“三村晖”APP,与广西马山县平安希望小学和重庆奉节平安智慧小学的孩子们进行了实时互动,而村小孩子们课前画下的“新丝绸之路”主题画作,也随课堂登上了嘉峪关。这些天马行空的画作所体现的开放交流精神,与“一带一路”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本次远程支教课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南方周末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课
线上、线下校长/教师培训
● 校长培训:线下工作坊+线上培训
针对贫困村村小培训渠道少、组织困难、信息闭塞的问题,中国平安每年两次组织各地村小校长赴省城参加专题培训,每次培训约为期一周,由名校名师授课,提供沉浸式学习交流的机会。另外,中国平安还邀请乡村教育专家,为村小校长提供线上月度专题培训和周度“校长内参”教育资讯解读。

案例:校长——乡村教育突围的领路人
2018年7-8月,中国平安发起了以《如何建设一个乡村名校》为总主题的乡校校长公益培训,全国30个省市、200多所乡校的校长参与了培训。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临溪镇小学的校长杨照俊收获巨大。他正面临着一个棘手

扫描二维码倾听村校校长心声
的问题:教师待遇提高后,教师与学校的矛盾反而加剧。原因是待遇分配方式“难以服众”,年轻老师出力多,要求得到更多,资深教师又觉自己奉献多年,不肯让步。杨照俊苦苦调和也无法阻止部分优秀教师的流失。而在此次培训的师资建设课题《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驱动力》上,杨照俊得到了启发。“我从这个问题中跳出来了!”杨照俊表示,“福利待遇只是教师的外驱力,在这方面的死结,完全可以运用荣誉感、职业价值营造等‘内驱力’来解决!”
● 教师培训:远程授课+线下实训
中国平安邀请名校名师,为村小教师提供月度远程授课培训,同时根据线上培训情况,定期开展线下交流实训。另外,每年一次组织村小教师到省会名校交流学习,帮助他们在一线教学实践中掌握先进教学理念。

案例:“有师自远方来”
2018年9月,广东河源紫金县洋头小学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有师自远方来”的校长培训和教师培训。培训以“两个课堂”的模式开展,采用“课堂实操+导师点评”的形式,村小老师亲身教学实践,现场导师点评答疑;并且以点带面,同步直播覆盖全国200多所平安希望小学/智慧小学,其中多所远程连线现场,共计1000多名教师同步学习互动。
本次培训为全国平安智慧小学提供示范,传播先进教学理念,成功打造了紫金县村教样板。